首页 >> 家庭教育研究 >>家庭教育研究 >> “我爱孩子, 但有时也想弄死他”:父母有这种心理,孩子不敢幸福
详细内容

“我爱孩子, 但有时也想弄死他”:父母有这种心理,孩子不敢幸福



4月17日,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,从桥上跳了下去,紧跟着的女子是男孩妈妈,因为没有抓住他而坐地痛哭。

 

这个男孩年仅17岁,但在跳桥那一刻,没有半分犹豫,整个过程,不到5秒。

 图片



据报道,男孩跳桥当天,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,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,于是冲下车毫不犹豫地从卢浦大桥跳了下去。

 

压垮骆驼的,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,而是每一根稻草。

 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黛尔·法伯说过:


“永远都不要低估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。”

 

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到底有多敏感?今天我们采访到了纽扣家庭教育的范翠云老师,她结合自己指导过的个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#家长态度冷漠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#这一话题。

01

您印象最深刻的个案?


我印象最深刻的个案是在2022年接到的一个个案。


这个妈妈对待她儿子很淡漠,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,就把孩子放在一边,对孩子不管不问,只有喂奶的时候才会抱孩子,在喂奶的过程中,她也不会亲近孩子,也不会抚摸孩子。


即便是孩子长大后,妈妈也不曾亲近孩子。


这位妈妈向我讲述了这么一件事:


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,期末考试考了双百。


拿到成绩后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家给妈妈看成绩单。


但是,妈妈看到成绩后并没有表扬孩子,只是很漠然地抱了一下他。


遭到妈妈忽视的孩子顿时泪流满面,哭着问妈妈:“你是不是不喜欢我?”


这位妈妈听到孩子这么问后并没有立马安慰孩子说:“妈妈喜欢你”,而是长久地陷入沉默。


她向我说起这件事时,她有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:


孩子问我这句话时,我其实也在思考我到底喜不喜欢这孩子。他拿了双百后,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惊喜,而是很漠然。我当时猛然发觉,是不是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。


我当时很疑惑,孩子到底做了什么才让妈妈说出这种话呢?于是我就对这个家庭展开了咨询。


02

这位妈妈为什么会如此讨厌儿子呢?


我和她的第一通电话就是向她了解家庭情况,收集详细的家庭资料。


第二通电话,当我问及孩子妈妈与孩子姥爷的关系如何时,孩子妈妈哭得非常伤心。


看到她情绪反应激烈,我引导着她说出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伤痛。


她告诉我,她的原生家庭中有姐妹四人,父亲(即孩子姥爷)重男轻女,一直嫌弃母亲(即孩子姥姥)没有生男孩。


长期以来,父亲对母亲非打即骂,导致母亲离家出走过好几次。


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妈妈,因为自己的性别长期承受着来自父亲的冷漠与忽视,并且从小亲眼目睹着家暴。


在她父亲的影响下,导致她对男性非常排斥。


03

这个孩子出现了哪些心理障碍?


孩子妈妈对男性的排斥泛化到自己儿子身上,对待女儿和儿子完全是两种态度。


女儿做什么事她都可以接纳,允许女儿缠着自己,她也会主动亲女儿、抱女儿,对儿子却很冷漠,不允许儿子靠近自己。


孩子对父母,尤其是对母亲,他可以很敏感的觉察到母亲的态度。


当这个孩子觉察到自己不被接纳时,他内心便会产生巨大的矛盾,出现了人格障碍,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。



在家庭中,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,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母亲的认可和支持。


长期得不到支持的他形成了孤僻、内向的性格,从而导致在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,他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。


比如在学校时,他会给同学送一些东西或者没有主见的替同学做这做那,以此来讨好别人。


在他的认知里,别人的评价是天一样的存在,如果受到来自别人的否定、议论,他就像天塌了一般,变得焦虑、低沉。

 

另外,妈妈长时间的不接纳让他开始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和不安,他不断地否定、贬低自己。


对自我的接纳程度也开始降低,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在长期的不接纳中渐渐地被消磨掉。


这种情况持续存在,孩子就出现了焦虑、抑郁、狂躁等心理问题。


孩子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,这时,孩子妈妈才意识到了问题。


04

您是怎么调整妈妈认知的呢?


首先,先让妈妈看到她父亲对整个家庭的付出。


孩子妈妈及她三个姐妹都是大学生,一个普通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,更别说是四个。


而且,她妈妈一直没有工作,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爸爸在外务工得来的。


如果父亲不爱孩子,那么就不可能为这个家庭付出这么多。


让孩子妈妈认识到这一点后,我接着对她实施了空椅子技术接受父母法,让她完全地接纳父母那一代的教育观念和行为。


小科普


空椅子技术


帮助来访者借助在咨询室中发生的情绪激发,来觉察和洞察自己与外在事物的真实样貌,同理自己的过去或者他人,沉浸式地体验冲突,通过正视冲突,接纳自相矛盾的对立情绪与认知,找出问题的现实解决路径。


接受父母法


1、深呼吸,放松。

2、闭上眼睛,想象(或角色扮演的)你的父母站在你面前,父亲站在右前方,母亲站在左前方。

3、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,在心中默默的对父亲、母亲分别表达内心,如果有情绪涌出不要克制。




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对孩子妈妈做了6次咨询,孩子妈妈终于放下对父母的芥蒂,开始接纳她父亲。


对于孩子焦虑、抑郁问题,我告诉她,养孩子就像养树一样,我们不要看到树上的叶子黄了,就急着揪掉黄叶子,从根上给孩子输送营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
男孩、女孩都是平等的,我们家长要在心底接纳孩子,用爱灌溉孩子。


看到孩子,肯定孩子做到的部分,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多与孩子进行肢体接触。


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一定要有同理心,注意自己的语言、语调和沟通方式,和孩子产生共情。


经过指导后,现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,孩子放学后,妈妈会主动抱孩子、夸奖孩子,当孩子主动抱妈妈时,妈妈也不会有排斥心理了。


05

您当时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契机?


我曾经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,在我过去执教生涯里,我接触过太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。


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因素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,也有的孩子因为心理问题导致自身学习动力不足。


而让我下定决心辞去教师的工作去学心理学的导火索是,我亲身经历了一次学生自杀事件。



学习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后,我才明白,许多孩子的问题大多能在其父母身上找到解决答案。


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是非常焦虑,孩子一有了问题,总是想办法“摁住”孩子,熄灭孩子的气焰,强行让孩子改变。


家长却没有看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所在。


其实,我做心理咨询师,目的就是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。


拿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之后,我成为了一名初中心理咨询老师,帮助青春期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。



让我欣慰的是,孩子非常喜欢和我聊天,他们最喜欢坐在我的办公桌上,像朋友一般向我倾诉心事,他们也会询问我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,也会和我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,让我为他们的人生指引方向。


很多学生说,我的心理咨询室对他们来说像一片净土,来到咨询室和我聊聊天内心就平静了下来。


然而,我在学校里发挥的力量非常有限,帮助的群体也非常有限,我想帮助更多的孩子,所以我就来到了纽扣教育。


06

您想对家长说的话?


打个比方说,孩子经常玩手机家长总会认为孩子沉迷手机全都是手机的错误,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孩子不上进。


家长们总是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于外部和孩子本身,而不去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。


这就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误解越来越深,孩子也越来越不懂得自己该如何做才能讨得父母的欢心,孩子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。




另外,我们家长总是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上,让孩子成为我们未来希望的样子,不允许孩子成为孩子自己。


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下变得没有自我、没有自尊,丧失了自我价值感,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。


因此,我想跟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:


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,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我们只有把家庭氛围调整好了,孩子才不会出现叛逆、躺平、抑郁的现象。


  • 电话直呼

技术支持: 97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