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  • 文章
搜索
商务:niukoujiaoyu@126.com

400-806-3577

0531-8916-7777

首页 >> 学术动态 >>学术成果 >> 《歧路灯》:青少年教育启示录
详细内容

《歧路灯》:青少年教育启示录


秦晓杰
淮北师范大学,教育学院,安徽 淮北
收稿日期:2019年10月25日;录用日期:2019年11月6日;发布日期:2019年11月13日
摘 要
《歧路灯》是一部与名著《红楼梦》同一时代的长篇古白话小说,由清代作家、教育家李绿园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及社会背景所著,以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为主题,以谭绍闻的故事为主线,开展小说的情节。本文以教育理念作为视角,以其中的青少年谭绍闻的形象作为研究对象,结合当下教育实际,挖掘出青少年教育可以借鉴的丰富思想及内蕴。《歧路灯》对于经世之道,有着颇为独到的见解,对青少年的成长给予很大关注,其阐释的情感疏导、文化劝喻内涵深厚,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有指导作用。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提炼教育思想,以期能对现当代青少年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价值。

1. 引言
《歧路灯》作为一部教育类性质的小说,讲述的是一个青少年在经历种种之后,一改前非,重新立于世间的故事,是一部以浪子回头为主题的小说[1]。该小说以青少年面临的教育问题为话题,以主人公谭绍闻的故事为主线,建构小说情节。《歧路灯》是我国第一部以教育为话题的古典小说[2]。讲述放荡少年谭绍闻的故事,其父去世以后失去严格家教。同时,受到母亲溺爱、坏人诱惑,以及自身缺乏自控、意志不坚,进而渐渐坠入深渊、误入人生歧途,之后在父亲老友劝导、家中义仆规劝、堂兄帮助之下,谭绍闻一改前非、重整家业、光耀门楣的故事。作为一部教育类性质小说,《歧路灯》不仅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,且其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、思想及教育方法是值得深思、借鉴的。每个时代都有其相应的社会环境与社会背景,而表象之下的本质却又有相似之处。清朝中期,奢靡之风盛行,李绿园在其《家训谆言》中对他当时的社会浮夸之现象描述:浮浪子弟,添出几种怪异,养鹰、供戏、斗鹤鹑、聚呼卢等[3]。同样之道理,当下之社会,科学技术飞速发展,科技在推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,也出现了诸多弊端,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,而疏于学业,道德意志淡薄、道德滑坡严重,这使青少年教育面临新的挑战,很多父母在为子女教育发愁。教育,作为国之百年大计愈来愈受到政府、国家、社会、家庭的关注与重视,值得思考。法古之经典,以育国之英才。在这种新时代背景下,对《歧路灯》中教育理念的现代解读尤为及时和必要。
2. 《歧路灯》与青少年教育
青少年处于人生发展、转折的关键时期,同时也处于青春懵懂、叛逆期。这一时期,青少年如何抉择,紧系其一生成败。因此,把握青少年价值观形成、确定的关键期,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[4],对青少年的人生发展、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至关重要。在此阶段,家庭、教师以及社会给出正确的、有效的、向上的引导,善于发现不足之处,善于修正不足之处,青少年才能够少走弯路,免入歧路,不断提高、进步。然而,现实之中很多青少年缺少正确的指导,行为散漫、疏于学业、沉迷网络、缺乏人生理想、终日无所事事,更有甚之,在法律的边缘游走,最终误入歧途。小说《歧路灯》所讲述的主人公谭绍闻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,缺少正确的引导,三次步入歧途,在正道与歧途之间徘徊的经历。以教育视角来剖析《歧路灯》对青少年教育的有着警示作用。
3. 青少年误入岐路之归因
3.1. 家教方法失当
谭绍闻七岁时,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大半成诵[5]。其父管束极严,不轻易叫他上街[6]。不允许谭绍文有任何“玩意儿”甚至连围棋、象棋之类也不行。由此看出,谭父对谭绍闻的管教方式是失当的。对谭绍闻严格要求是对的,然未能做到奖惩有度,顺势而为。卢梭指出,家庭教育的环境,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法则[7]。意在强调家庭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发展天性。同样,斯宾塞也认为儿童心智的发展与自然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,过程是无可替代的,儿童的成长得由自己完成,父母作为教育者应顺势而为,正确引导,一味压抑儿童天性,往往物极必反。至谭绍闻少年时期,父亲去世,母亲多生溺爱,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促使谭绍闻形成人格上的两面性。父亲的严厉使其看上去温顺、知书达理,实则逐渐形成唯诺、软弱的性格。严父去世后,由于没有了父亲的严厉管教,其青春叛逆之心,毫无掩饰的释放出来。母亲溺爱,对其放纵无度,谭绍闻外出游荡、结交狐朋狗友、疏于学业、赌博成瘾,步步皆迈入深渊。当下实则亦然,诸多家庭存在“虎爸”、“虎妈”或者“猫妈”、“猫爸”,前者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苛,仅从个人观念、思想出发,并冠以父爱、母爱的名义,要求、甚至强制子女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,实则是想让子女代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缺憾,压制了子女的天性,而并不考虑子女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。后者则指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,毫无克制,在子女教育观点上推崇快乐至上,可称“佛系”父母。由于他们对盲目顺从,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怯懦、逃避、善于推脱的性格,甚至会养成享乐主义、奢靡主义的作风,对子女的成长同样不利。“虎妈虎爸”、“猫妈猫爸”教育模式,已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[8]。
3.2. 教师教育断层
青少年时期,良师的启蒙、引导至关重要。谭绍闻在接受教育期间曾遇多位老师。而其问题在于,当前一任老师离开以后,并没有很快聘请另外一位老师。小说中介绍,谭绍闻用在等待聘请老师的时间,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。因此,从时间上来讲,谭绍闻接受的教育是断断续续的、不具有连贯性。这些因素导致其缺乏系统的、连贯的教育,为谭绍闻误入歧途提供了条件。此外,由于四位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不同,师德水平也各有高低,对其影响甚大。如果谭绍闻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具有连贯性,每个老师能像娄潜斋、智周万一样优秀,能像娄潜斋、智周万一样做到传道、授业解惑,使其接受到稳定的、连贯的教育,也许谭绍闻不会在歧路与正道上徘徊不定。因此,教育不连贯性现象,在今天不仅表现在时间上的不连贯,而且还表现在教育环境、教育资源上也不连贯。当下,诸多父母为了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,盲目、频繁的让子女转学,这也是变相的教育不连贯性,与谭绍闻不同,这种不连贯性没有体现在时间层面,而体现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层面上。频繁转学对于子女而言需要适应不同的校园环境、适应与新同学的交往,更重要的是需要适应新教师的教学风格、方式、方法。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青少年适应环境的能力,但对于多数适应性不强的青少而言,更多的是一种心理负担,对其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,因为转学会打乱其原来的学习节奏、生活节奏、改变交际圈子,青少年疲于应付这些,并不利于身心发展,这些原因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不适,却总是会被教师和家长忽略。
3.3. 社会环境影响

人,是一种社会动物,没有能够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人。人,时刻处在社会一个社会环境之中,时时刻刻都受其影响。当时大清王朝的社会风气逐渐由俭入奢的,“由朴而渐至于奢”[9],“见饶余辄思华美,妄费愈增,人复一人摹仿务过。见人俭朴,则笑以为不才视家清素,以为深耻”[10]。当时的清朝社会环境复杂、混乱、奢靡,加之谭绍闻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,严父早逝,母亲溺爱,容易受到社会上纨绔子弟的诱骗。此外,其自身意志不坚、缺乏理想。所以他才会在歧路与正道之间反复挣扎。反观新时代下,亦有如此趋势。首先,经济快速发展下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响。经济的发展,思想的解放,有力的冲击着传统、保守思想和价值观念,众多青少年追求自由、平等、求异,追求实现人生价值。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衍生出强烈的趋利性。这种强烈的趋利性会逐渐渗入到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中
去,不可避免的诱发人们的贪婪性,进而产生趋利主义、拜金主义、利己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。众多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成熟,容易受这些腐朽、错误价值观的误导,盲目追求独立自由、思想解放。其次,网络不良信息影响。网络在给广大民众带来便捷的同时,也造成了“网络无界限,传播无禁区”的混乱局面,信息时代,亦有诸多不良信息充斥网络,青少年的信息摄取量日益增加,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的频率日益增加,导致思想波动频繁,心理机制趋于早熟。众多青少年不慕“英雄”反慕“网红”,无不令人嘘唏。
4. 青少年教育之启示
法古之经典,育国之英才。从《歧路灯》中谭绍闻的经历来看,当下的青少年也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问题,尽管表象已尽无相同之处,而其本质却如出一辙。因此《歧路灯》之中,应该有一些感悟和借鉴之处。
4.1. 教育起步:家庭教育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对孩子而言极其重要,家庭教育方法运用,是值得思考的问题。小说《歧路灯》前十三回将谭孝移塑造成为一位严于律己、言传身教的家庭师者形象。谭孝移深知:子不教,父之过。因此,他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,给儿子做好榜样。“论我的生平,不敢做那歪邪的事,私情妄意,心里是尽有的。只是想一想,怕坏了祖宗的家风,怕留下儿孙的邪僻榜样,便放下了。各人心曲里,私欲丛杂的光景,只是狠按捺罢了”[11]。就榜样而言,谭孝移还是很值得肯定的。而谭孝移对儿子的过于严苛,却又是失当的,他不允许儿子有任何“玩意儿”严重制约了儿童天性的发展,导致儿子没能形成完善的人格。对于谭父而言,没有做到“父母威严而有慈”,是其失败之处。西方文化中常以爱、鼓励、赏识来引导青少年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,中国人则常以纯正的家风、严格的家教来规范青少年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,孰是孰非,我们不可简单定论但把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,严慈相济,是父母的重要课题。其次,则是谭母对儿子的溺爱与放纵成为其误入歧途的保护伞。在当下家庭教育中,普遍存在父母“打理一切”现象,本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,后来演化为溺爱,父母帮孩子做一些属于他自己的事情,孩子也逐步养成“社会巨婴”。殊不知,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在这期间,孩子嗑嗑碰碰、跌跌撞撞,都是无法避免的。与此同时,孩子渐渐完善、强大、进步,最终历练完成,步入社会,而父母“打理一切”会让孩子无法自我独立,一旦失去父母的庇佑,就会陷入一片凌乱,无法适应单独生活,这对青少年来说可能是致命性的打击。
4.2. 教育砥柱:教师教育
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无论何时绝不能忽视教师在青少年的发展、成长中的作用。人非生而圣贤,学习中的疑惑、生活中的不解,均离不开老师的教诲。良师的启蒙在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师者,人之模范也。自古以来,教师赢得了人们的崇敬。教师高尚的品质给学生带来的正向引导。比如娄潜斋,博学、端正、率直,可以做学生之楷模,拜这样的师父,且不说读书问道,单只学做人样子,便可受益一生。因此,择良师,至关重要。在当下的亦是如此。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,教育、教学技能的考量十分重要,而教师道德品质的把关更加重要,教师是知识的传递着,是道德的发扬者[12],如果教师道德不能达标,则相当于污染了道德的源头,又哪里有河清海晏呢?最后,在倡导青少年接受教师教育时,要让其认识到尊师的重要性、必要性。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高,道高然后民知敬学[13]。此处,“严”则是尊敬之意。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;贵师而重傅,则法度存。国将衰,必贱师而轻傅;贱师而轻傅,则人有快,人有快则法度坏[14]。
4.3. 教育助力:净化环境
人生来就是社会的产物,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真正的天性[15]。因此社会氛围对于青少年发展而言极为重要。孙抱弘先生从教育学基本理论的视角出发,解释了社会环境之含义。他认为社会环境的好坏是青少年素质养成的要素之一。他认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、社会生存方式、民族传统文化、社会风俗习惯、社会发展状况、社会交往关系、日常生活等。依据孙抱弘理论的划分,在物质生活丰盈的今天,我们应注重社会内涵的重塑与培养,重拾文化自信、发扬优良传统,以社会主义新文化引领社会思潮,规范青少年思想发展。“生活即教育,社会即学校”。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、成才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。社会实践与社会体验也是青少年最棒的老师。社会实践与社会体验可以为青少年营造多元的学习氛围,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,直观地教授青少年各方面知识,所以在青少年教育中应塑
造良好的社会环境,应用良好的社会环境,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社会中去,让青少年为社会做贡献,让社会助力青少年成长,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
5. 结语
人生一世,无非就是成败两端,而成败之根源,决定于少年之分路。李绿园撰《歧路灯》一盏,普照世间迷路人。李绿园给当下的青少年教育点亮“家庭教育”、“教师教育”、“社会环境”三盏警示之灯,不仅仅对当时的青少年教育有所启迪,即便那个时代已经远去,其中之启示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、警醒。像谭孝移的父亲,像谭母一样糊涂、溺爱子女的母亲,亦处处可见;似侯冠玉之类无才、无品、误人子弟的教师也并不少有;至于交友不慎、意志不坚进而走上歧路,甚至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更是屡见不鲜。因此,当下重读、重解《歧路灯》这部教育小说,有助于帮助每一个家长、每一位教师以及全社会的人,在教育、引导青少年的道路上汲取经验,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。青少年,乃国之希望。今日中华民族复兴之责任,不在于他人,而在中华民族之青少年,关于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,也应被时刻关注。
参考文献
[1] 徐知云. 教育小说《歧路灯》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[J].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, 2004, 23(4): 130-134.
[2] 杜桂晨. 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[M]. 济南: 齐鲁书社出版, 2006: 401.
[3] [清]李绿园. 家训谆言, 引白栗星《歧路灯》研究资料[M]. 郑州: 中州书画社, 1982.
[4] 习近平.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[EB/OL].
[5] [清]李绿园. 歧路灯[M]. 奕星校订. 郑州: 中州书画社, 1980: 第38 回.
[6] [清]李绿园. 歧路灯[M]. 奕星校订. 郑州: 中州书画社, 1980: 第39 回.
[7] 卢梭. 爱弥儿[M]. 王媛, 译. 北京: 中国妇女出版社, 2018.
[8] 洪浚浩, 严三九.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、紧迫性与挑战性[J]. 新闻与传播研究, 2014, 21(6): 5-21.
[9] [清]德令, 等. 大清圣祖仁皇帝卷二百七十卷[M]. 台北: 台湾华文书局, 1970.
[10] [清]贺民龄, 魏源. 《清经世文编》卷54 中册[M]. 北京: 中华书局影印本, 1985.
[11] [清]李绿园. 歧路灯[M]. 奕星校订. 郑州: 中州书画社, 1980: 第6 回.
[12] 孙志伟.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[D]: [硕士学位论文]. 临汾: 山西师范大学, 2016.
[13] [汉]戴圣. 《礼记·学记》[C]//孟宪承, 孙培青. 中国古代教育文选. 北京: 人民教育出版社, 2003: 96.
[14] 方勇. 荀子·大略[M]. 李波译注. 北京: 中华书局, 2015.
[15] 马克思, 恩格斯. 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》第二卷[M]. 北京: 人民出版社, 1972: 166-167.

快捷服务
新闻中心
关注微信公众号纽扣教育
版权所有:纽扣教育科技研究院  
关注微信公众号纽扣家庭教育
  • 电话直呼

技术支持: 97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