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家庭教育研究 >>家庭教育研究 >> 你许诺的“考好了就给你买iPad”,可能会毁了孩子
详细内容

你许诺的“考好了就给你买iPad”,可能会毁了孩子


“儿子,你这次期末考试考好了,爸爸给你买个新的iPad!”


这句话熟不熟悉?


再有一个多月,孩子们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。


有些父母会陷入一种认知误区,那就是——作为爸妈,自己想不到别的方法能鼓励到孩子,不如就物质激励一下吧。


可是,奖励有时候可能会毁了孩子!




PART 01


我先讲述一个真实故事,孩子年龄:14岁,所在班级:初三。


这个故事的名字为“1只小绵羊和11只小老虎”的故事。


孩子所在的班级是级部成绩稍微落后的班,班主任朱老师为了提高班级成绩,就和班级排名后11名的男孩挨个谈话,帮助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。


可能这帮男孩私下商量过,一致将目标定为“超越第十一名,进入前十”


第十一名是一个小女孩,也就是今天故事中的小绵羊。


老师问这个姑娘,11名男生都想超越你,你压力会不会很大?


小姑娘想了想说,“压力肯定是有的,那我就努力不让他们超越我。”


期末考试成绩很快出来了,原本排名第11位的小姑娘一跃成为第三名。


而那11位男孩中,有一位成功跻身前十,成为第十名。


老师很开心,继续与这几个男孩制定短期学习目标。


这位新晋第十名的男孩决定在下次考试中尝试进入前三名。


比老师还开心的,是孩子们的家长。


这个第十名男孩的家长特别开心,他觉得,自己家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,那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帮孩子一下。


他决定给孩子一些额外的鼓励,于是,爸爸对孩子说,“如果你能考进前三名,我就给你买一辆山地车,如果你能保持前十名,那我给你买一辆自行车。”


这件事情发生在2000年,当时的山地车和自行车对于孩子来说,是特别昂贵的东西。


对男孩来说,这个奖励吸引力巨大,男孩爸爸也认为,为了获得奖励,孩子肯定会努力学习的。


爸爸很开心的跟老师分享了这件事情,老师却忧心忡忡。



本身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很足,也很有希望会考入前三名。


可是爸爸的做法,正在把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,转化为外在物质动力,这就很让人担心了。


中考成绩印证了老师的担心,男孩考试成绩很差,没有考上好的高中,最后也没有考上大学。




再说说那个从第十一名进步成为第三名的小姑娘。


小姑娘的妈妈也觉得,孩子身上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,在当前学校的学习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,会耽误孩子,于是就把孩子转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。

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一个初三学生,以借读生的身份进入到一个新学校,周围全是陌生的同学和老师,她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适应这个新的环境,再加上没有熟悉的学习氛围,小姑娘成绩接连下滑,最后勉强考上了高中。


在这个故事中,爸爸看到了儿子学习的潜力,想用奖励的方式,为儿子加油鼓劲,可是爸爸没想到的是,自己的奖励,却改变了孩子的认知:我好好学习,考个好成绩,是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山地车。


PART 02


到底该不该对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呢?


虽然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的积极效果。


如“你真棒”、“你是最优秀的”、“我太喜欢你了”等话语,这会让孩子感到受到认可和鼓励,并在短期内激发他们的动力


然而,从长远来看,这种做法可能会培养出一个“讨好者”“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”


比如文中的男孩,当男孩的爸爸承诺他如果达到某个成绩就给予物质奖励时,这可能会让孩子在认知上发生一个转变:我学习好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,我是为了物质而学,不是为了自己。


这样的转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更加努力地学习,以赢得那个物质奖励。


但学习本身是一项需要耐心、自律性和专注度的任务,当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,他可能会产生放弃的想法:“算了,太难了,不就是一辆山地车嘛,不要了。”


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爸爸再不断地对孩子进行“帮助”:“我跟你说,你考不好我可不给你买了。”孩子可能内心的叛逆心会更重:“不买就不买,你们就光在乎我的成绩!”


如果我是那个爸爸,我可能会选择什么都不做,只是陪着孩子。


如果实在想为孩子做点事情,可能我会选择用鼓励的方式。


PART 03


鼓励,是指用尊重的、欣赏的态度来看待孩子,认可孩子的努力,肯定孩子的行为,承认孩子的成就以及其努力的结果。


对于孩子来说,最好的奖励就是自己拿到成绩那一刻,内心满满的成就感、自豪感,自己付出就有收获的信念,这比任何外在奖励都更有价值。


如果这时候父母给予孩子的是肯定和鼓励:


“孩子,这段时间我看到你每天都熬夜学习,每一道错题都认真的整理到错题本上,并且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,我为你感到非常自豪!


你的好成绩就是你这段时间努力学习得到的回报,恭喜你!如果有什么地方需要爸爸妈妈帮助,你可以告诉我们,我们很愿意为你提供支持。”


不光是在孩子的学习上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尝试换用鼓励的方式。


我们可以尝试将“你真棒!”转化为具体的表扬和鼓励。


例如看到孩子主动整理了床铺,可以这么说:“孩子,你今天早上自己按时起床,还整理了床铺,这个行为非常好,我为你点赞!”


同时,我们也可以将“你做得很对”转化为更具象的认可和鼓励。


如,“我看到刚才你和同学据理力争,坚持自己的观点,你做得非常好,我非常赞同你的做法。”


这几句话虽然看似很简单,但其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信任、尊重、肯定和欣赏。


鼓励的关键在于,从具体行为出发,认可的是对方的努力过程没有作为权威者的评判——我很喜欢你的做法,或是你这样做我很开心,或是你做好了我就给你买什么东西,做不好就没有。


相比之下,过度的奖励和表扬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,他们会认为只有通过别人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
而鼓励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,教给孩子的是让孩子为自己而改变,帮助孩子向内看。


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别人的认可,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和成长。


这份自信、自立是支持孩子一生的宝贵品质。


PART 04


这种鼓励方式需要长期练习和坚持,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问题来检验自己的鼓励是否得当:


问题1:

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,还是依赖别人的评价?

问题2:

我是在尊重孩子,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?

问题3:

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,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?

问题4:

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?


通过这些问题,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并改善与孩子的交流方式。


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,和孩子就期末考试成绩展开讨论的时候,更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孩子复习时的认真、仔细,以及整理错题时的用心上,不要陷入物质奖励的“陷阱”。


让我们用更多的鼓励和认可来培养孩子的自信、自立和自尊心,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健康、快乐。


 纽 扣 家 庭 教 育 

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

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




  • 电话直呼

技术支持: 97建站 | 管理登录
seo seo